嫡出和庶出的区别是什么?嫡出和庶出待遇差别有多大?
来源:汇世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27 08:18:56

嫡出和庶出的区别是什么?

1、嫡出指正妻所生,庶出指妾生。

2、嫡出和庶出会导致身份地位的不同。庶出的地位远低于嫡出。

3、庶出和嫡出对母亲的称呼不同,庶出的子女只能称呼生母为姨。

嫡出和庶出差别的产生源于古代婚姻制度,一夫一妻多妾制。在古代,男子娶妻需要门当户对,明媒正娶,讲究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在律法上,夫妻相对来说是等的,即使是丈夫想换妻子,也需要妻子犯了“七出”的大罪才允许休妻。但是纳妾则不需要这些。“子凭母贵”,母亲的地位差异决定着孩子的地位,因妻妾有别,因此嫡庶也有别。

在古代,嫡出的儿子是拥有绝对继承权的,而女儿也会配给门当户对的人家当正妻。但庶出的子女,则只可认父亲的正室为母亲,生母连被叫“妈”的资格都没有。至于庶出子女的前途,那就要看其是否争气,可否讨父亲和嫡母的喜爱。他们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被嫡母掌控。若资质庸,无利用价值则直接被家族遗忘。当年的庶出就如现在的私生子一样被人瞧不起。

嫡出和庶出待遇差别有多大?

其实古人的这种做法都来自于一种制度,就是嫡长子制度。因为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,所以在妻妾制度上也会有等级之分。古人常常都是一夫多妻,但这些妻子里只能有一个正妻。

比如在皇宫里,哪怕这位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,但能坐上皇后位置的只有一个人,皇后就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妻子,其他人只是妃子。而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男孩,这个男孩从一出生就拥有着继承家业的权利。

这种制度最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,当时以“立嫡以长不以贤,立子以贵不以长”作为选择继承人的原则。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发现,在嫡长子制度下,往往皇后所生的孩子就会被立为太子,只要这孩子自己不作出什么罪不可恕的事情,基本上等到皇帝驾崩,就可以成为接班人,掌握管理国家的大权。

而他其他的兄弟就按照不同的出生时间,被封为等级不同的王爷或者侯爷,虽然也是官职很大的官,但比起接手皇位来说还是差得远。

而在民家里也是相同的制度,如果是家里有官位或者爵位可以继承,那这个一般就有嫡长子来继承,而且一家之主的位置往往也会落到这个人身上。其他孩子当然也会获得一些财产或者房产之类的,但权利永远落在嫡长子的手里。

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了宋朝的爵位继承法: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。若无嫡子,及(嫡子)有罪戾,立嫡孙。无嫡孙,以次立嫡子同母弟。无母弟立庶子。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。无母弟立庶孙。曾玄以下准此。”

从这一段,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继承顺序:嫡长子——嫡长孙——嫡长子之同母弟——庶子——嫡长孙同母弟——嫡长子之庶子。

从这里面可以看出,爵位的优先继承权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,也就嫡长子,其次是嫡长子的儿子,也就是嫡长孙,随后才是嫡长子同母的弟弟,庶子更次之。